高温补贴是强制性的吗 高温补贴

时间:

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每每到了炎热的夏季,顶着高温工作的劳动人员常常会有中暑的现象,此时用人单位应按照有关国家规定发放高温补贴给劳动者,高温补贴标准还是要以省市为准,全国并没有统一标准,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归纳了一下各省市的高温补贴状况。

2023年高温费补贴标准是怎样的?

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国家对各地高温补贴的发放标准也相继更新,为了保障在户外高温环境下劳动人员的劳动权益,发放一定的高温补贴作为炎热工作环境下的劳动津贴,那么高温费补贴标准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下文来了解一下。

一、高温费补贴标准是怎样的?

防暑降温费亦可称为高温津贴,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从事室外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的高温补贴。

【防暑降温费标准】:用人单位每年6月至8月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按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标准发放高温津贴;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室内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按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的标准发放。(常见高温工作岗位包括建筑工、无空调的公交车司机、露天环卫工)

【发放范围】: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

【发放时间】:防暑降温费发放时间由各省市自行制定。例如辽宁省每年6、7、8月3个月向劳动法发放防暑降温费;例如天津防暑降温费发放时间为6-9月。

【法律依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二、防暑降温费不能用绿豆汤凉茶等代替

防暑降温费不是福利,而是工资中的一部分。如果你所在的单位蓄意规避政策不发高温津贴,或者用绿豆汤、凉茶、冰棍等物品代替高温津贴,都属于违法行为。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但企业不能以发放饮料、绿豆等防暑降温饮料充当高温补贴。高温补贴应以现金的形式发放。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因此,企业以现金或实物发放防暑降温费等都要并入个人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至于征收比例则归入工资总额计算。

三、防暑降温费不计入最低工资标准

按照国家《最低工资规定》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防暑降温费(下称高温津贴)。在没有明确规定之前,高温季节加班可暂不将这部分津贴计入加班工资计算基数,但必须按照加班时间折算另行支付高温津贴。同时,用人单位以非全日制用工形式用工的,也要依照规定支付高温津贴。由于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在一个以上的用人单位就业,因此其高温津贴应按小时折算支付。 此外,凡是工作时间在工作地点因工作原因引起的高温中暑,都属于工伤,经认定后,应享受工伤待遇。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中的规定支付费用。

四、部分省市防暑降温费发放时间及标准一览(仅供参考)

1、天津:2017年天津市防暑降温费发放标准为职工上年日平均工资的12%;

2、重庆:5月~9月,当日最高气温在37~39.9℃时,高温补贴额度为每天5~10元,日最高气温在40℃(含40℃)以上时,高温补贴额度为每天10元~20元。

3、上海:企业每年6月至9月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季节津贴,标准为每月200元。

4、江苏:如果企业安排职工在6月、7月、8月、9月这四个月安排职工在33度以上高温天气(环境)工作的,要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具体的标准按照江苏省的规定,是每人每月200元。

5、河南:劳动者在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的天气下露天工作,可享受企业发放的每人每工作日10元的高温津贴。

6、浙江:高温作业人员160元/月;非高温作业工人130元/月;一般工作人员110元/月。发放时间为6月-9月共4个月。

7、江西: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120元/月;非高温作业人员100元/月;行政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的其他人员80元/月。

8、福建:发放时间:5-9月。发放标准:每人每天按810元标准发放。

9、山东:发放时间:6月、7月、8月、9月。发放标准: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2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80元。

10、辽宁:2017辽宁省高温补贴发放标准为200元/月。

室外温度高于35℃的劳动者单位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标准补贴,而在室内工作不能将温度降到33℃以下的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的标准补贴,高温发放时间根据当地的自行定制。

高温补贴国家标准是怎样的?

一、高温补贴国家标准是怎样的?

由于全国气候条件的差异,各省份规定的高温津贴发放时间有所区别,例如如,北京、山西等北方地区的发放时间段为6到8月,海南省的发放时间长达7个月,为4到10月。

什么是高温补贴?

高温补贴是为保证炎夏季节高温条件下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障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决定适当提高职工夏季清凉饮料费发放标准。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

2018年高温补贴发放标准

在津贴标准方面,各省份区别也较大。近期一些省份对高温津贴作出了上调。本月,江苏将高温津贴标准从每月200元涨至300元,每年支付时间为4个月(6月、7月、8月、9月)。

在天津,防暑降温费、高温津贴与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挂钩。

根据天津市人力社保局公布的通知,2018年该市职工的防暑降温费标准为168元每月,较上一年上调了10元,高温津贴标准为31元每天,比上一年上调了2元。

河北则在去年调整了高温津贴标准。依照规定,从事室外露天作业的劳动者每人每小时由1.5元调整为2元;没有防暑降温设备或有防暑降温设备但达不到降低工作场所温度效果的室内劳动者每人每小时由1元调整为1.5元

高温津贴要交纳个税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第一项关于工资薪金所得的界定: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高温补贴”就属于《条例》中的“津贴、补贴”。因此,企业以现金或实物发放防暑降温费等都要并入个人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至于征收的比例则归入工资总额计算。

“不过,为了更好地关怀劳动者,有些省市也出台相关办法,将高温津贴列为税前扣除。”2011年上海的规定,就将高温津贴列入“劳动保护的各项支出”,这样则不计入工资总额不扣个税。

国家高温费补贴标准2023年是怎样的?

随着夏季高温天气的到来,许多户外工作的职工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高温考验,用相对乐观的表达方式就是进入烧烤模式,在夏季骄阳下工作,不仅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而且由于阳光刺眼视线模糊、气温高导致反应速度下降,对于快递员、供电维修工人、警察等多个种类职工都会产生职业危险,为此,国家制定了相应的补偿政策,那么,国家高温费补贴标准是怎样的呢?

国家高温费补贴标准2020年是怎样的?

1、高温补贴是为保证炎夏季节高温条件下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障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决定适当提高职工夏季清凉饮料费发放标准。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

2、高温津贴标准包括:用人单位每年6月至8月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按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标准发放津贴;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室内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按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的标准发放。

3、能够领取高温津贴者必须是在高温下工作的岗位职工,包括建筑工人、无空调的公交车司机、露天环卫工人等。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高温补贴并非每个劳动者都有,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才能获得高温津贴。

4、高温补贴具体的发放标准和发放时长,各省的标准不一。全国其他省市的高温费大致分月补、日补两种发放标准。

按月发放的地区中,如发放高温津贴排名靠前的浙江、山西、江西等省份,津贴金额最高的为山西和江西,为240元每月,浙江省为225元;最低的为山东省,为120元每人每月。按天发放的地区中,标准最高的为天津,24元每天,最低的为贵州,8元每人每天,与天津相差2倍。高温津贴发放标准高的多数为东部地区。与此相反,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发放高温津贴较低。

对于温度达到35度以上、或者室内温度不能控制在33度以下的,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发放高温补贴,发放时间一般为六月至八月,发放标准为:户外工作者最低每人每月六十元,室内工作者最低每人每月四十五元。

12 10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