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缓刑的条件有几种? 缓刑

时间:

相信大家多数人对缓刑不会感到陌生吧,一般法官在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分子做出判决的时候,如果符合法律中规定的缓刑条件的话,则多半就会同时适用缓刑。但在刑法上,究竟这个缓刑是什么意思呢?法55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为你做详细介绍。

缓刑的后果是什么?

一、缓刑概念

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缓刑,属于刑罚暂缓执行。即对原判刑罚附条件(禁止接触特定的人、从事特定的活动)不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

其缘由在于针对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先宣告定罪,不实行关押,那么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就诠释了《刑法》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重要思想。

二、缓刑的适用条件

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第七十四条:“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可知,缓刑适用条件可概括为以下三个:

(1)对象条件:缓刑只适用于被判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①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宣告刑,不是法定刑。比如故意杀人罪法定最低刑为三年有期徒刑,但是如果行为人存在减轻处罚情节,被判两年有期徒刑,也可能适用缓刑。同样的道理,如果行为人存在从重处罚情节,被判五年有期徒刑,就不能适用缓刑。

②“只适用”说明对被判处管制或单处附加刑的,不适用缓刑,因为没有剥夺人身自由,暂缓执行没有意义。而被判无期或死刑的,由于主观恶性大,在监狱外暂缓执行,社会危害性太大,会引起公众的恐慌。

③如果一人犯数罪,实行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的刑罚为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可以适用缓刑。

(2)实施条件:犯罪情节较轻;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①犯罪情节较轻,是一个综合概念,会有犯罪主客观方面情节的考虑。判断犯罪情节的轻重,考察指标还是看是否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②有悔罪表现,即犯罪后有悔恨自己罪行的表现,如犯罪后积极退赃,在羁押期间遵守监管法规,坦白交代罪行等。

③没有再犯罪的危险,要求犯罪分子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④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说明犯罪分子能够很好的融入社会,重新开始社会生活。

(3)禁止性条件:必须不是累犯或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换言之,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三、缓刑的后果

(1)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没有新罪,漏罪没有违反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注意:原判决的有罪宣告仍然有效,只是原判刑罚不执行。

(2)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罪或者漏罪作出判决,数罪并罚。

注意:只要是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即使经过了缓刑考验期限后才发现新罪也应当撤销缓刑。

(3)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判刑一年缓刑一年是不用坐牢吗

法律常识:

判刑一年缓刑一年是否需要坐牢,视情况而定:

1、如果在缓刑考察期,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是不用坐牢的;

2、如果在缓刑考察期内触犯新罪,发现漏罪的,并且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此时需要坐牢。

一、判刑要满足的条件如下:

1、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2、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3、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二、缓刑的适用对象如下:

1、犯罪情节较轻;

2、有悔罪表现;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总而言之,判一年缓刑一年不一定需要坐牢。缓刑不会收监,犯罪行为人依然有人身自由,宣告缓刑,但宣告缓刑对于某些犯罪分子而言,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如果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六条  【缓刑的考验及其积极后果】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缓刑是什么意思

一、缓刑是什么意思?

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二、申请缓刑的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的缓刑条件: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n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三、申请缓刑应符合下列条件:

1、除累犯以外的所有被判处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犯罪分子。

在我国主刑中,管制是最轻的一个刑种,但由于其本身就是一种不关押的刑种,因此失去了适用缓刑的必要性。除累犯以外,是因为累犯是因犯罪被处以刑罚以后再法定的时间以内的再次犯罪,其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都较大,而其他被判处拘役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则是犯罪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个人的人身危险性也不大,实行缓刑对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实行缓刑的罪犯不致\www.fa55.net\再危害社会。罪犯是否再危害社会,除刑法自身的威慑教育作用外,更主要的是要取决于犯罪分子自身对所犯罪行的认罪、悔罪表现和犯罪情节而定,如果犯罪分子对自身的犯罪没有认识、没有悔罪表现,肯定会再次危害社会,如果犯罪分子犯罪情节严重、手段恶劣,即使被判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也不能实用缓刑,因为他们有可能再次危害社会。

申请缓刑实用的上述二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才能适用缓刑,正确适用缓刑的条件,对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和对正在准备犯罪的人具有教育和威慑力,充分发挥刑法的打击犯罪、惩罚犯罪的作用。

根据我国《公务员法》和有关录取、政审的规定:直系亲属中有犯“危害国家安全罪”和严重刑事犯罪的(如严重暴力犯罪、职务犯罪等)才可能影响其子女报考国家公务员。像你说的这种情况,父母被判的是缓刑,那一定不属于上述范畴,因此不会影响下一代。

18 73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