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的适用条件 诉讼时效

时间:

“时效”一词,在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中都能碰上,但含义不同。刑事诉讼中称“追诉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超过追诉期限的,就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民事诉讼中称“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民事诉讼中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保护自己的合法民事权益的法定期限。超过了诉讼时效,虽可提起诉讼,但所主张的权利则不受法律保护。诉讼时效分一般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一般诉讼时效是在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诉讼时效。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享有民事权

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诉讼时效是指当事人应有的权力受到侵害时,能够利用起诉等手段对自身权益进行维护的有效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采取强制手段让对方履行应该承担的责任,一旦过了这个有效时期,那么对方就拥有了抗辩权,可拒绝履行义务,当事人的权益不再受人民法院保护。诉讼时效对请求权来说是一种限制,所以必须要有请求权的存在和有诉讼时效权力人怠于行使权力的事实存在。

1、2017年起,将之前的一般诉讼时效期从两年增加到三年(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2、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给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达到成年后再寻求法律帮助的机会,增加了未成年人遭性侵后的诉讼时效期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开始计算;

3、对于债务分期履行的合约,诉讼时效从最后一期债务届满之日算起;

4、民事行为能力丧失或受到限制的人申请法定代理人的,诉讼时效应由当前法定代理终止日期计算;

5、义务人可以在诉讼时效期满后,拥有不履行义务的抗辩权;

6、诉讼时效到期后,如果义务人同意履行其义务,就不得再做出对诉讼时效期满的抗辩;由义务人主动对对权力人履行了义务的,也不得心诉讼时效过期而要求返还。

7、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前六个月,对行使请求权有以下障碍的,可中止诉讼时效:继承有效期开始但未确定遗产继承人的;当事人被义务人使用非法手段威胁控制的情况等。诉讼时效期则应在此原因消除日期开始计算,满六个月内有效。

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通俗地说:诉讼时效是指法律规定你的某种权利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行使,超过这个期间就不再受法律保护了。

我国法律规定的相关诉讼时效

一般诉讼时效:

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一般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二年。

短期诉讼时效:

我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不合格的产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一年。

特殊诉讼时效:

是指《民法通则》以外法律法规特别规定的时效。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规定:货物买卖合同争议的诉讼时效期限为四年。

最长时效:

以上三种诉讼时效,都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的。

但是,假如权利人很长时间才知道(比如50年后才知道,再加上二年诉讼时效,就是52年),这会将时效拉得很长,很不利于法院搜集证据和正确解决纠纷。

为此,我→www.fa55.net←国《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最长时效为20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适用于一切民事纠纷。

什么叫诉讼时效?

⑴身体受到伤害请求赔偿的;⑵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⑶延付或拒付租金的;⑷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了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十年。最长诉讼时效的期间是从权利被侵害时开始计算,即使权利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人民法院也只在二十年的期限内予以保护。

18 6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