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的是哪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时间:

在现实生活中,针对自然人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什么意思?法55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什么

法律常识: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

1、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认定标准如下:

1、依据自然人的意思能力来判断。这一标准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而设定的;

2、依据自然人的意志能力来判断。这一标准主要是针对成年而设立的。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认定程序如下:

1、申请与受理。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定事由;

(2)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申请;

(3)受申请人民法院对案件有管辖权。

2、进行鉴定。人民法院受理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后,必要时应当对被请求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进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或者医学诊断、鉴定,以取得科学依据;

3、进行审理。对于利害关系人提出的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申请,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并以此作为作出判决的基础;

4、作出判决。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如果认为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申请成立的,应当作出判决,认定该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并为其指定监护人;如果认为申请人的申请没有根据或者根据不足,应当作出判决,驳回申请人的申请。

综上所述,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就是法律规定的年龄阶段,这个阶段是指八岁到18岁这个区间,在这个区间年龄的未成年人,他们的所作所为在法律上来说都是不具有效力的,是否具有效力都要看其代理人的是否追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二条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什么情况,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什么情况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情况是指满了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可以完全辨别出自己所作所为的成年人。其行为的法律效果为没有经过父母、配偶等代理,也没有经过父母、配偶等事先同意的,自己独自做出的法律行为的效力待定。但可以接受赠与等不负法律义务的行为。但16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已经靠自己的劳动取得了收入,就不再算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从相关立法精神来看,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具体的侵权行为,造成他人的人身损害或者财产损失的,侵权人自己有财产的,应当先用他自己的财产支付赔偿金,不足部分由其监护人承担补充性的连带责任,且监护人的侵权责任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监护人指定谁来监护

根据《民法典》规定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什么

法律常识: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十八周岁以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并且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法55★www.fa55.net)的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15 29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