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违约金赔偿标准是多少 劳动合同违约金

时间:

赔偿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规定标准是:违反服务期约定的,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关于劳动合同违约金赔偿标准是什么的问题,下面由法55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劳动合同法对违约金的规定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中有关违约金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对违约金的规定:

1.劳动者不承担违约金

劳动合同法第25条明确规定,除了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两种特殊情形外(下面有介绍),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这样的规定,对于人才的合理流动,以及促进用人单位自身完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实现人力资本的价值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如果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也是无效的,劳动者无须支付。

2.可以约定用人单位担违约金

劳动合同法第25条规定的只是“不得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并没有限制用人单位违约应承担的违约金,也就是说,双方可以协商一致后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用人单位应承担的违约金。不过从就业的形势和长期以来形成的用人单位的主导地位而言,很难说约定上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3.可以约定劳动者担违约金的情形

可以约定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一种是有竞业限制要求的。

如果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用人单位可以和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但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当然,用人单位在竞业限制期限内须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违约金简介:

所谓违约金是指当事人预先约定,一方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债务时,应按照一定的计算标准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违约金可以理解为对债的一种担保,也是对违约行为的一种经济制裁,设立违约金是为了保证债的履行。当事人订立的各类合同一般均有违约金的约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中也多有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的规定,有的约定一个固定的数额,有的则按剩余工作年限工资数计算。那么,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还是否有效呢,这要分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

劳动合同法违约金赔偿标准是多少

一、劳动合同法违约金赔偿标准是多少

劳动合同法违约金赔偿标准是当事人在合同中所需要做的协商约定,违约金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或法律所规定的,一方违约时应支付给对方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合同约定的违约金标准是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但是如果过高或者过低是可以请求法院给予减少或者增加的。《民法典》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适当减少。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二、劳动合同法解除合同经济赔偿金标准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解除合同经济赔偿金标准是: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如果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则给予双倍的经济补偿金。

三、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有:

1.劳动合同期限。主要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等三种形式;

2.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工种和岗位,以及该岗位应完成的生产(工作)劳务、工作班次等内容;

4.劳动报网站酬。主要包括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内容;

5.劳动纪律。主要包括企业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等内容及其执行程序;

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劳动合同的违约金一般多少?

劳动合同的违约金的具体数额只要不是过高都是可以双方协定的,违约金的赔偿是不能够超过损失的30%的,关于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数额:在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有明确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不遵照本法规定约定违约金的,当事人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一般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1年内提出;如果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满意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劳动合同的违约金是没有具体的数额规定的,具体得看合同的约定,违约金的赔偿一般在损失标的的30%以下浮动,超过了的部分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如果诉讼维权的话,那么超过的部分法院是不予支持的。

12 5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