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的概念是什么 犯罪中止

时间:

犯罪中止是什么意思

法律常识:

犯罪中止要求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犯罪中止要有效,也就是实施中止行为并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发生。犯罪中止要具有自动性,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不是被迫放弃。对于中止犯,我国有免除处罚或从轻处罚的规定,免除处罚的前提是没有造成损害,如果造成了损害就会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的概念是什么

法律常识:

犯罪中止的概念是: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犯罪过程中”,是指从犯罪预备起到犯罪既遂前的全过程。其中包括犯罪的预备、着手、实行和行为实施完毕之后追求的结果发生之前。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的刑事责任如何确定

法律常识:

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中止行为本身属于刑法所鼓励的行为,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18 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