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是什么意思 诉讼

时间: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我国的法律法规很多,比较常用到的有民事诉讼法,那么不少朋友要问了民事诉讼法基本特征有哪些?民事诉讼法适用范围包括哪些?民事诉讼法全文2019内容有哪些?针对这几个问题下面法55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向法院提起诉讼流程是怎么样的?

一、向法院提起诉讼流程是怎么样的?

(一)、一审程序:

1、原告起诉

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5、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6、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7、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8、判决宣告

(二)、二审程序:

1、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2、法院受理

3、审理程序大体与一审一样,不同处主要在审查范围和内容上。

二、起诉的条件有哪些?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综合上面所说的,向法院提起诉讼就需要按法律所规定的流程来,一般只有递交起诉状,再获得法院受理了之后就可以依法的开庭审理,所以,在处理的时候就可以多咨询一下,如果自己的证据不齐全,那么也是不能保障到自己的诉讼可以获得受理。

普通人怎么向法院提起诉讼?

一、普通人怎么向法院提起诉讼?

1、起诉: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裁定驳回起诉。不服驳回起诉裁定,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3、起诉受理后

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

4、排期开庭

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6、开庭审理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7、达成调解协议

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向法院告诉庭提出再审申请。

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同意判决的,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不同意裁判的,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二、民事诉讼须知

1、起诉的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起诉状应记明的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综合上面所说的,提起诉讼是属于公民所拥有的权利,但在提起时也需要按法律所规定的流程来,只有确定法院受理了自己的请求,那么才会依法的排期开庭,所以,在处理的时候就可以多咨询一下相关的部门,这样才能保障到自己的权益。

诉讼的分类有哪些

法律常识:

诉讼的分类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民事诉讼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纠纷产生的诉讼;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这两大不平等主体之间的诉讼;刑事诉讼则是涉及刑事犯罪由检察机关提起的诉讼。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18 11270